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打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架的时候,头发就是弱点,那么古代人留长发打架会不会也抓头发
阿q就经常被揪头发往墙上磕。这种情况绝不是鲁迅凭空捏造的,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清朝人的男人一动手,就先把辫子一盘,意思是“我可要开干啦”。
《侠义英雄传》:
刘凤春母子还不曾回答,只见那些族人都从那屋子里蜂拥出来,走在前面的几个痞棍,神气十足的,盘辫子的盘辫子,捋衣袖的措衣袖,显出要行蛮动手的模样,口里并不干不净的大声说道:“是哪里来的杂种!……”
《刘公案》:
世上小秃最妙,就是头发稀少。
可喜无有虱子咬,剃头先省钱钞。
打仗不盘辫子,那人又不能揪。
脑袋一撞碰仰交,惹人一场好笑。
可见,清朝人掐架,最恨的就是对方是个光头。你被丫惹急了,蹿上去撕他,结果他大脑袋光滑,你生不生气
若是恼咱性儿起,揪住耳朵采头发,扯破了衣裳抓碎了脸,漏风的巴掌顺脸括……
宋元时期的《快嘴李翠莲传》
少顷,尚书令华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后殿,问宫人:“伏后何在?”宫人皆推不知。歆教甲兵打开朱户,寻觅不见;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寻。歆亲自动手揪后头髻拖出。
明代《三国演义》
古时候话本、戏剧、小说中,揪头发这种事没少出现。想从正史里本来找个例子,但半天也没找到。不过后来还是搜到了一例:
孙烈女,五河人。性贞静,不苟嬉笑。母硃卒,继母李携前夫子郑州儿来。州儿恃母欲私女,尝以手挑之,忿批其颊。一日,女方治面,州儿从后搂之。女揪发觅刃,州儿啮其臂得脱。
《明史》
先秦时期,吴国人就很令其他国的人生气:
左传哀十一年公孙挥曰「人寻约,吴发短」,杜注:「约,绳也。」
吴国人头发很短,薅不住,所以一人发一根八尺长的绳子,斩首以后好绑脑袋。对付其他国家的人就没那么麻烦,大家头发都长,你揪住一缕,左手提四五个,右手提四五个,很爽。你干吴国人,就得带绳子,否则你一下提五个给我看看。
不仅私人掐架扯头发,就算是公差也喜欢来这手。
明代杨涟弹劾魏忠贤,惨遭拷打致死,工部郎中万燝抗章极论,却不料被魏忠贤矫旨打了一百棍,打得血肉模糊。后来还是觉得不解气,又命一大群爪牙内监,跑到万燝家里去揍万燝。他们拥入万燝家,揪住万燝的头发,直接将万燝摔倒在地,扯着往院子里走。一群人拿着棍子殴打万燝,直至万燝昏死过去。等醒来后,他们就接着如此殴打,直至万燝被活活打死。
不管何种情况,长头发、长辫子,在近身肉搏时就是个缺陷,被人制住就很难办,否则何以有“被人抓住辫子”这个
古时候大臣见皇上叫什么?古代大臣觐见皇上的话
古代的臣子朝见皇帝是从清晨开始的,有个形容皇帝因勤政而废寝忘食的词叫做旰食宵衣,其中的宵衣指的是天还没亮就穿好衣裳准备接见群臣。“去岁兹辰捧御牀,五更三点入鵷行。”
唐朝的时候需要到皇宫和皇帝商议军国大事的官员正常情况下要在清晨六点多赶到皇宫外等候,要做到这一点官员们就要在五点多起身。
网络配图
在上朝之前有些官员会吃上些早点垫垫肚子,更多的官员或是来不及吃或是因为刚刚起床还没有缓过来而不想吃东西,反正是空着肚子走出家门的。
当然了,有些官员会在上朝的路上买些小吃,比如唐朝宰相刘晏就曾经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清晨买过热腾腾的羊肉馅饼,不过骑在马上一边赶路一边吃早点既不踏实也吃不好,也就是聊胜于无。
网络配图
官员们上早朝的时间大约为二个小时左右,散朝之后大多数官员还必须回到本部门的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凡内外百僚,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就是说那些饿着肚子的官员要一直熬上一上午。
网络配图
这也是一种辛苦,对于这种状况精神鼓励很容易做到,比如皇帝说上一句众位爱卿辛苦了!但精神并不能代替物质,而饿肚子是物质范畴
- 上一篇:关羽之死影响整个三国-历史上的关羽是被刘备诸葛亮害死的吗-西山皇冠油烟机网罩怎么拆下来 [2024-06-24]
- 下一篇:古时候拜把子怎么说-有什么人不能拜把子 [2024-06-12]